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养生食谱

泥鳅如何养?野生泥鳅怎么养

2023-11-22

来源:

人气:9

对于吃泥鳅的人来说,野味的泥鳅口感更佳,营养更丰富,但是去外面吃价格昂贵。那么,泥鳅如何在家养?养野生泥鳅与人工苗种有什么不同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泥鳅如何养

泥鳅滑溜溜的身体,圆头圆脑的外型很可爱。泥鳅常常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,很多人都知道泥鳅可以吃,但不知道泥鳅也可以作为观赏的动物。无论是家庭少量饲养泥鳅,还是专门的饲养场养殖,饲养泥鳅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。

1.泥鳅属温水性鱼类,生活在15—30℃范围内,饲养在最适24—27℃的水温范围。

2.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,可观其外表:雄的头尖,胸鳍窄长,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,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;雌的头呈椭圆平型。雌鳅的产卵力极强,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,一般年产2—3次,产卵万粒以上。

3.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,所以无论米糠,或者麦、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,一般日投三次即可。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。

4.泥鳅的饲喂过程中,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,但在施肥时,一定不能过多过频,并且要勤换池水,一般10—15天换水一次。

5.要捕获泥鳅,首先要把池水放干,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,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,利于继养和高产。

6. 随着鳅种的生长,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,平时浅一些,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,并经常注入新水,保持良好的水环境。

7. 秋末冬初,水温降至10℃~15℃,泥鳅摄食量降低,即可进行捕捞。

野生泥鳅怎么养

(1)前期培育。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前,根据水色情况,应适量追肥。水温低时,每立方米水每次施速效硝酸铵2克;水温较高时,每立方米水施尿素2.5克。一般隔天施一次,连续施2~3次,以后则根据水质肥度调节施肥浓度与间隔时间,水色以黄绿色为好,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,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。同时,每20万尾苗种用1千克黄豆磨成15千克豆浆,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。饲养3~5天后可改喂水蚤、轮虫,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。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,鳅苗长到1cm左右时,已经能摄食水中的昆虫幼虫、枝角类及有机碎屑等,可投喂打碎的动物内脏、血粉和豆饼等。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。开始时每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%~5%,以后随着生长日投喂量可增加到占体重的8%~10%。

(2)后期培育。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,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。除继续培肥水质外,还应投喂配合饲料,每天上、下午各1次,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%~10%。另外投饵量应视水质、天气、摄食情况灵活掌握,水温15℃以上时,泥鳅食欲随水温升高而增强;25~27℃时,食欲特别旺盛;28℃以上,食欲逐渐减退;超过30℃或低于12℃时,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。

日常管理

(1)调节水质。每周换水1~2次;勤施肥,以保持池塘水色“肥、活、嫩、爽”为佳。

(2)巡塘检查。早、中、晚各巡塘1次,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
(3)预防病害。及时清洗饲料台、定期做好饲料台及工具等的消毒工作,定期投喂药物预防。

(4)防害防逃。注意防止敌害生物入侵及泥鳅逃跑,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。

饲养泥鳅与野生泥鳅的区别

一、人工苗种适应能力强。

人工泥鳅苗种自孵化之日起,就在人工设计的养殖场所成长,适应能力强;而野生泥鳅,生性狂放,不受拘束,难以适应养殖场固定狭小的空间。

二、人工苗种吃食快。

人工苗种从孵化出来起,就开始吃人工培育的饲料,所以吃食快,易吸收;而野生苗种,吃惯了各种杂食,突然吃人工饲料,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,当适应后,其实已经错过了泥鳅生长的黄金时间。

三、人工苗种不易生病。

人工苗种与外界接触少,而且在人工消毒的池水中生长,染上疾病的机率非常小,而野生苗种在野外生长,不确定性因素很多,也许某些泥鳅本来就携带有病原体,对日后人工饲养时,出现的大面积死亡埋下了隐患。

四、人工苗种成活率高。

人工养殖的泥鳅苗种的成活率一般在80%左右,好的在90%左右,最高的在95%左右。而野生泥鳅苗种的养殖成活率一般在40%-60%,最高也不过80%。

西安哪里看癫痫病比较好 ?

西安哪里看癫痫病 ?

西安哪可以治好癫痫病

TAG:
相关内容